便民信息

便民信息


边阳镇水厂(供水管理单位)18286496221

管水员(邢磊)                     13314444908

供电员(卢军)                     16687880262

送煤气(罗贤品)                 18985087952

龙泉送水(刘应付)              18785433062

飞龙雨送水                       15885469260

收费员(罗定永)                 15721705784

边阳超省星家政                18285411417

家电维修                          18985786544

社区民警(陈嘉维)             18385479307

信贷员(许瑞瑞)                 18798211146

村医(陆道逢)                     15885425020

治安队长(王忠跃)              13368543943

 物业主管(王晓编)             18208540849

富民社区新闻公告
标题

边阳镇兴阳家园富民社区2025年迎新春系列活动    >>>

>>>

罗甸县兴阳家园:“三治融合”解锁“平安社区”的幸福密码    >>>

       社区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划一,三两孩童尽情玩耍,居民邻里和谐有礼……一幕幕勾勒出的是社区治理取得的喜人成绩,这是罗甸县边阳镇兴阳家园着力打造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创建“平安社区”的生动写照。       走进边阳镇兴阳家园,夏日微风拂动着草木繁花,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舒适和谐的画面。兴阳家园是罗甸县边阳镇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共有来自罗甸县7个乡镇75个村落的8969人聚居于此,组成了包括汉族、苗族、布依族在内的15个民族的多民族聚居社区。极其复杂的人员结构,差异较大的生活习惯,杂七杂八的矛盾纠纷……诸类问题成为兴阳家园社区治理的“疑难杂症”。寻找救治病灶的“良方妙药”、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成为了兴阳家园党员干部的首要任务。        “我们以创建‘平安社区’为目标,通过实施‘1234’工作法,加强了社区治安防控巡逻和打击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兴阳家园富民社区工作队长韦亚雄介绍道,得益于“1234”工作法的探索实施,社区成功调解大量的民事纠纷、邻里矛盾等,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减少了各类矛盾冲突升级的可能性。       近年来,边阳镇兴阳家园社区聚焦社会治安乱、矛盾纠纷多的问题,以创建“平安社区”为目标,通过完善“一网”技防、建强“两支”队伍、搭好“三个”平台、建立“四项”机制的治理方法,将自治、法治、德治充分融合,打通了兴阳家园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在兴阳家园惠民社区,一个大屏格外显眼,由综治、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整合的综治中心平台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地盯着屏幕上的“一举一动”,这就是兴阳家园“一网技防”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对社区内的人员流动、车辆进出、治安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针对异常情况及时发出系统预警,有效提高了社区治安防控能力。目前,已经实现了社区公共区域461个视频监控探头全覆盖。       “硬件”有力度,“软件”有温度。在兴阳家园社区,大多都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纷争事,不仅要“调解好”,还要“常调解”;不光要有成效,还要有温度,成立一支马上到、会调解、有温度的队伍至关重要。为此,兴阳家园通过精心挑选威望高、评价好、经验足的“五老人员”,成立了由社区两委和“五老人员”组成的人民调解队伍,广泛参与调解社区各类婚恋纠纷、邻里纠纷等事件,他们以倾听止纷争,用情义化心结,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源头。       建立人民调解队伍是兴阳家园推进社区治理的有力抓手,更是探索“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一大法宝。社区治理,兴阳家园的行动远不止这些。       日近黄昏,边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唐杰带着社区人民调解队伍正准备回访一对发生家庭矛盾纠纷的夫妇,刚走到门口,夫妻二人便热情相迎。        “夫妻之间难免小吵小闹,你们二人一定要互相包容,好好过日子,把家庭照顾好。”双方面对面坐下后,唐杰便语重心长、反复叮嘱夫妻双方,要齐心协力地过好日子、顾好家庭。       “我接到兴阳家园调解通知后,就立即组织我们调解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家中,在了解到夫妻矛盾纷争的前因后果之后,经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细致的沟通后,双方已经和好。”唐杰说道。       事事有效率,件件放心底。这正是兴阳家园实施“联调机制”以来,联合镇调委会共同调解纠纷的成功案例之一。社区通过整合镇调委会、司法、法庭等部门的调解资源,对于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共同参与调解,形成工作合力,有效地提高了调解成功率。同时,通过定期回访,动态“监控”,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也有效遏制了矛盾纷争反复。       “今天我们对这对夫妇进行回访,看到这对夫妇高高兴兴、和和睦睦的相处,我心里面非常高兴。”作为罗甸县唯一一个“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办好群众心中事、当好人民调解员是唐杰多年来乐此不疲的奋斗目标。当唐杰说起他的调解故事,滔滔不绝的话语里流露出对当好人民调解员的自豪和高兴。像唐杰这样的“和事佬”在兴阳家园不止一个,更不能只有他一个,兴阳家园还创新实施“老唐带徒弟”的工作形式,发展壮大了这支流动在社区的专业调解队伍。        70岁的退役老兵冯旺勋就是其中的一员,自兴阳家园“二二四”联防巡逻队伍成立以后,他就自愿加入了这支队伍。暮色降临,华灯初上,这支队伍又开始了今夜的巡逻工作。       “我吃完晚饭以后出来散步,看到他们每天晚上都在巡逻,我是一个退伍军人,也是一个参战老兵,我志愿加入队伍参与巡逻,为了做好兴阳家园各方面的治安管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董油村搬迁到兴阳家园的退役老兵冯旺勋告诉记者,在联防巡逻队风雨无阻的巡逻活动激励下,他便积极加入其中,成为了壮大这支队伍的带头人。       据悉,为维护平安和谐社区环境,边阳镇特抽调2名社区民警、2名社区干部和4名社区保安,组建了一支“二二四”联防巡逻队,化身成为了社区的矛盾纠纷“和事佬”、平安社区“守夜人”、法治宣传“小喇叭”等多重身份,进一步强化了社区治理、治安防控力量,为社区群众增加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        “我觉得现在社区治安很好,日常的巡逻工作十分到位,经常看到巡逻人员在社区走动,消除了很多安全隐患,每天看见他们的身影,我们的心里就特别踏实,生活在这里也很安心。”兴阳家园居民岑小花满意地夸赞道。       小队伍激发大能量,无论是人民调解队,还是联防巡逻队,随着冯旺勋等人的加入,折射出的是群众从“站着看”到“主动干”的巨大转变,更是兴阳家园探索社区善治模式的努力与进步。疏解矛盾、解答疑问、守望安全,兴阳家园的善治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大山深处的民族社区正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罗甸答卷”。 >>>

贵州省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可以缴费啦    >>>

>>>

罗甸县兴阳家园富民社区:“五个聚焦”探索互嵌式发展新路径    >>>

  罗甸县兴阳家园富民社区作为边阳镇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位于边阳镇兴阳大道旁,总建筑面积达17.6万平方米。该社区安置了来自周边7镇1乡的1053户4842名搬迁群众,涵盖布依族、苗族、瑶族、回族、侗族等13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近年来,兴阳家园富民社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五个聚焦”工作模式,不断探索互嵌式发展新路径,推动各族搬迁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   聚焦空间互嵌,促进各民族共居共乐。将各民族在空间上互嵌视为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前提。打造了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重点,连同便民大厅、儿童之家、四点半学校、社工站、民族团结食堂等网点的特色服务阵地。尤其针对行动不便、残疾、孤寡等特殊困难群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提供上门代办、心理疏导等服务,让各族群众感受社区温暖。严格落实一站式服务制度,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与社区“两委”合署办公,全力打造便民服务之家,引导各族搬迁群众融入社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居住模式。   聚焦文化互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将新时代民族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形式学习民族团结进步政策,提升党员干部知晓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的“石榴籽”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社区”“小手牵大手—我教长辈说汉语”等4次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借传统节日契机,开展“迎新春送春联”“民族团结话中秋佳节共叙邻里情”等5次系列活动,以文化认同凝聚民心,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共融。   聚焦思想互嵌,推动各民族共同融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在社区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触角,借传统节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方针和政策,讲好民族团结奋斗故事,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坚定“四个自信”,增进“五个认同”。   聚焦治理互嵌,推动各民族共建共治。采取“社区—网格—楼栋—家庭—居民”治理模式,分层破解难题。建立“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综合治理中心,设置17个网格,选优配强65名联户长,组建夜间巡逻队伍,掌握社区动态,了解群众需求,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用好“网格交流群”“专属帮帮群”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立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推选18名楼栋长参与管理服务,提升社区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水平,促进民族和睦和谐。   聚焦经济互嵌,助力各民族共同发展。围绕技能培训、稳岗就业、企业引进等方面,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社区引进6个就业帮扶车间,提供400余个岗位,解决270人就业。开展7场就业招聘会,发布120余条就业信息,组织1126人劳务输出,拓宽就业渠道。实施4期免费就业技能培训班,培训210人,对接上级部门提供63个公益性岗位,做好就业服务保障。 >>>
Copyright@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唯识科技有限公司
二维码